7233游戏盒下载 7723盒子下载安装正版
民生调查局
编者按:
这是民生调查局,前所未见,调查民生变化。注意你想注意的和不想注意的,调查你想看的和不想看的。
众信。中新网12月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本就是为了漂亮,最后差点毁容”,这是很多苦于医美的女性的心声。
近年来,国内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很多人抱着变美、变瘦、变年轻的想法走进整形医院,结果却不一定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烂脸、歪鼻、参差不齐…有些女生连走出家门的信心都没有。为什么医美行业不美?
“大家看到我都会问,脸怎么了?”
家住山东的小贝(化名)至今后悔做了医疗美容手术。
去年12月,贝克汉姆在一家整形医院做了皮秒祛斑手术。手术后脸上掉了半个月的痂,然后开始严重变黑。“整张脸全是斑驳的黑块。大家看到我都会问我的脸。怎么了?”
后续医生的冷漠态度让贝克汉姆更加气愤。“一开始医生说要3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后来又说最多半年。过了半年,就不好了。他只是说多做些水和光来促进恢复。10个月大的时候,我又去看他们,想让他们诊断具体的皮肤问题。医生只是让我继续打水,没有说明具体原因,说反黑和个人体质有关。”
但让贝克汉姆不解的是,如果是身体有问题,为什么脸上有的地方不反黑,有的地方反黑严重?会不会是医生的技术出了问题?
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贝克汉姆还透露,我们去做朋友超过皮秒的时候,脸上也出现了颜色很重的现象,至今没有恢复。
不仅仅是贝克汉姆,今年要结婚的楠楠(化名)也踩在了武汉的一家整形医院。
“我通过评分APP看到这家医院分数很高,还自称是公立医院,就选择了这里。”楠楠告诉记者,使用光电治疗黄褐斑后,脸上出现了斑面积变大、颜色变重、红血丝增多等问题。
除了脸上的不良影响,据南南描述,就医期间的服务体验也很差。“医生只会给你发广告,不会主动询问情况,还诱导充值消费。刷酸880元一次,M22(光子嫩肤仪)全模式1280元一次。”
在医美人群中,贝克汉姆、楠楠等例子屡见不鲜。近日,“三人在美容院打溶脂针,导致皮肤严重溃烂”登上微博热搜。
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中有大量关于医美方面的投诉,投诉集中在虚假宣传、强迫消费、服务不到位、产品质量等方面。比如一位消费者说,他鼻子下巴手术躺在手术台上时,院长让他加钱签字更改手术方案。手术完成后,他又丑又僵硬,返工后下巴又翘了起来。她直言,“医院把我从真人变成了假人,假人就成了次品。”
中新网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与医美相关的投诉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医美行业投诉从每年483件增加到7233件,增长了近14倍;2021年,医美领域有效投诉量为26786件,较2020年增长122.01%。
资料图(图文无关)。
医美机构遍地都是,但医生的资源极其匮乏。
工作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尹宏宇对中新网财经记者表示,医美行业从业人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现在还有没有资质的人私自非法行医。一方面,技术符合程度难以验证;另一方面,手术的无菌环境,所用设备的性能,产品的质量都无法保证。
“此外,个别医疗美容相关经营场所使用的注射剂等部分医疗美容产品也可能存在资质不清、来源不明等问题。”尹宏宇表示,诸多因素导致消费者对术后效果不满意,甚至毁容。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美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约有13000家具备医美资质的机构。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中,有2000多家机构超范围经营。此外,8万多家生活美容店违规开展医疗美容项目,为医疗美容事故埋下隐患。
医美机构很多,但相比之下,医师资源匮乏。按照非多点执业,1.3万家医美机构对医生的标准需求达到10万人,但2018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医院医生(含助理)数量仅为3680人。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治医师除应当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外,还应当具有6年以上美容外科或者整形外科临床经验,3年以上皮肤科临床经验。此外,必须经过医学面部化妆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需求催生“飞刀医生”和“假专家”
人们对医疗美容的强烈需求和医生漫长的培训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飞刀医生”的出现,催生了大量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行医者,只通过非法培训机构快速“无证行医”。
今年央视“3·15”晚会透露,号称“零基础”“保底教育”的全科医美培训班招生门槛极低。圣何嘉莉的某个班,14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是医学背景,但是经过6天的学习,他们都拿到了所谓的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
虽然楠楠不确定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是否合规,但她说,“给她预约的医生、面诊的医生和最后的项目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医疗美容仪器真假难辨。
除了医疗从业者良莠不齐,医疗美容仪器也是真假难辨。
2021年,一条从研发到医美终端的聚麻吉黑色产业链被上海警方查处。据介绍,假冒的格玛吉仪器每台价格只有2000元到5000元,假冒的探头价格从50元到100元不等,但这些产品最终都是用在消费者的脸上。
资料图:遂昌警方联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当地一酒店现场抓获一名涉嫌通过注射微整形销售假药的嫌疑人,现场查获肉毒杆菌8支、玻尿酸2盒。王义斌摄
另外,医美是一个“酒香巷子深”的行业。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吸引客户,通过虚假广告夸大医疗美容的效果,捏造用户评价,或者以“低价”诱导,在医疗过程中不断加价,也导致消费者体验非常差。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医美机构的运营者和投资者都是非医务人员,商业运营的出发点会和医务人员不同。”尹宏宇说,会有一些情况。比如聘用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容易扩大宣传,竞争扰乱市场价格。
“随着新广告法的出台,医美宣传越来越规范。以前没有严格监管的时候,个别医疗美容从业者为了吸引求美者,就打着‘第一人’之类的旗号进行宣传。”尹宏宇说。
相关部门在处理消费者维权时,要保留好证据。
中新网财经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相关部门频繁采取措施整治医美领域乱象,为医美戴上“紧箍咒”。
2022年9月起,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市场监管总局8日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强对相关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等单位和场所的现场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强化执行衔接,依法查处一批严重恶劣的医疗美容相关刑事案件。
面对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医美整形“大军”,《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首次审议,拟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医美服务。
“这几年国家大力整治医美乱象,行业形势好转了很多。在这方面,作为一个正规的专业整形医生,我们是非常支持的,我们也希望有一个规范的、人性化的医疗美容环境。”尹宏宇说。
虽然医美行业在监管下规范,但消费者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维权困难。
小贝和楠楠都经历了一些波折,甚至表示要向有关部门投诉,医院才同意全额返还包裹里没有做的物品。贝克汉姆还透露,“之前有一位医美受害者在申请医疗事故。她说要去医院封存病历以便后续维权,但我去医院问,医院说没有病历。”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医美消费者也提到,在维权过程中,医院拒绝提供病历,甚至篡改病历。
“在医疗美容消费过程中,如果消费者遇到权益受损的问题,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申请医学鉴定。”中消协提醒,发生纠纷后应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此外,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